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年,各省将建立1万个家庭农场,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自党中央提出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民营经济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重要力量,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在全国广大农村日益焕发勃勃生机。
如何实现新时代民营企业与乡村振兴比翼齐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统筹下好“一盘棋”、练好“基本功”、稳固“基本盘”、打好“扶农拳”,让民营企业在全面乡村振兴中展现责任担当、激发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共抓一盘棋,强化党建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需要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下好“一盘棋”。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严格落实五级书记共抓乡村振兴要求,实行层层落实责任的工作机制,谋划好落实好民营经济参与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夯实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体系,选优配强“第一书记”,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主心骨”作用,落实各项工作部署,为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各项服务保障。
练好“基本功”,筑巢引企兴企
邵阳市北塔区委党校组织驻村工作队员培训班学员在娄底市新化县油溪村开展现场教学。作者供图
加快人才振兴。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的问题,而这些都需要人来实现,需要民营企业强筋壮骨。要完善农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制度,继续稳妥实施“农村基层后备干部培养计划”,集中精力吸引游离于城乡之间的体制外人员返乡治理乡村。村支两委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摸清底子,建立本村所有在外的退休人员、高学历人员、经商务工人员人才档案,邀请能人回乡助力乡村振兴。要千方百计引入民营企业参与,既有效输入各方面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农村发展想办法、出力量,又示范吸引更多的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充分带动村民参与其中,激活人才振兴的一池春水。
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挖掘当地资源禀赋,把企业的力量与乡村的需求匹配好、对接好,让企业、乡村、农民形成建设与利益共同体。统筹兴业与兴村,鼓励企业在乡村发展链条长、村民长远受益且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的项目。始终坚持“两山”理念,练好生态环保“内功”,为村民、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长远道路。
主动扩大招商引资朋友圈。2023年7月19日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要千方百计引资引智,充分发挥商会的桥梁作用,发挥人脉优势,务实真情推介本村产业项目,让本乡能人带着项目、资金、技术、情感返乡发展。
稳固“基本盘”,提供硬核服务
邵阳市北塔区陈家桥现代农业蔬菜综合产业园。作者供图
为乡村产业装上“数字引擎”。抢抓《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投身乡村振兴》政策实施等机遇,创立乡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速推动信息共享和产业融合,引导民营企业投身乡村振兴。要坚持政府引导,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积极搭建区域产学研平台,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将相关政策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引导机制,支持民营企业搭建云平台,提高其数字化应用水平,破解乡村产业融合度不够、产业供应链不完善、人才流失较多等瓶颈,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惠政策落地破解难题。地方政府应充分结合实际,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效激励机制,以“乡愁”“乡情”为纽带,吸引企业家、专家学者、技能人才等回乡反哺,同时,要坚决落实已有激励政策,加强对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过程的监管。要切实解决好民营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用地难、供电难等实际问题。可以优先安排转换指标,在保证耕地的前提下,有效盘活土地资源,保障必要的开发用地。定期召开政银企座谈、协商会议,经常性开展项目推介、银企洽谈等活动。加大金融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提高金融政策的知晓度和业务知识的普及率。要挖潜提质创新金融产品,量身打造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专属产品,特别要以乡村振兴为引领,以推广“党支部+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全覆盖模式为重点,推出无抵押信用贷款。
宣传引导增添强劲动力。认识到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各相关部门把本部门下发的优惠政策汇编成册,组织各乡村振兴参与人员及时学习,做到政策法规人人清楚。通过宣传引导,让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可视化,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同时,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讲好乡村振兴本土故事,提升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奉献意识。
营商环境赋能融合发展。优化市场环境,健全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准入、退出、资格审查和监管等制度,严厉打击影响项目推进、扰乱民营企业正常经营秩序等违法行为。要为企业实打实解决难题,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参与乡村产业建设。要优化政务环境,加快建设“权责清晰、上下贯通、指挥顺畅、运行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队伍,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
打好“扶农拳”,延长产业链条
邵阳市北塔区沐三村丹霞地貌。作者供图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目前农村投资空白的地方较多,回馈社会、造福桑梓是每个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
家政服务行业潜力巨大。农村人能吃苦、不怕脏、不怕累,在家政服务从业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养老、保姆、保洁等行业,是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朝阳产业项目。
农村留守儿童的兴趣培训市场空白。目前在农村开展兴趣培训活动的企业相当少,周末节假日留守儿童无处可去的现象相当严重,建议培训机构加大市场拓展力度,让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同享优质培训资源。
农民工就业劳务派遣市场有待完善。当前,农民工在市区灵活就业的主要途径是自己找、亲朋带,信息不畅通是制约就近就业的大难题。住房装修方面,用工较多,建议由民企出资成立劳务派遣公司,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加强对农村各类灵活就业人员的摸底,加强与用工单位对接,及时传递用工信息,为村民精准就业提供保障。
近郊乡村旅游市场建设项目市场潜力巨大。邵阳市北塔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茶元头村绵延数十公里的丹霞地貌,有李子塘村的杨梅、黄桃和成片百年古柿林,还有苗儿村拟建的乡村公园等等。当前市区乡村旅游成新宠,建议民营企业连片抱团发展,利用全市、全区近郊旅游资源,打造集休闲、娱乐、研学于一体的旅游场所,兴起农旅产业、文旅产业热潮。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民营企业要保持定力、增强信心,借助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努力在各自领域锐意进取、竞相出彩,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邵阳篇章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红麓 作者:李忠华(北塔区委党校教育长)】
来源:红麓
作者:李忠华
编辑:彭团
本文为湖南党校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swdx.hlunet.cn/content/646946/64/14717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