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评论》2024年第22期刊发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讲师姚迪的文章《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现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根本保障,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迫切需要。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法治化、常态化、长效化,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健全科学管用的组织领导制度机制,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坚持民族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始终在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都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总体要求,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若干措施、重点任务清单、培训教育制度等,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制度落实。加快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完善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民族工作部门的体制机制,完善党委统战部领导民族工作部门的体制机制,认真履行民族工作主体责任。
健全激发活力的动力支撑制度机制,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富裕。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激发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一方面,从国家层面看,优化转移支付制度机制,完善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机制,推动民族地区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区域合作制度机制,以此实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从民族地区层面看,坚持实施和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推进区域内部创新发展机制建设,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培育和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引导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而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健全增进认同的宣传教育制度机制,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一方面,开展教育培训。将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各类干部和党员教育培训规划,一体化构建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专题展览、公益讲座、沉浸式体验等形式在公共场所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做好深入宣传。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级各类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发挥主流媒体宣传阵地主渠道作用,营造起民族团结的浓厚宣传氛围,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形成广覆盖、常态化的宣传体系。
健全规范长效的法治保障制度机制,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一是彰法治,立法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稳步做好民族事务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与解释工作。二是善治理,提质效。建立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长效化和系统化制度机制,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做到有法可依、严格执法、全民守法。三是防风险,护稳定。推进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防范和处置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纠纷工作机制、涉及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和联合处置机制,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
来源:新湘评论
作者:姚迪
编辑:黄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