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湘评论》2025年第9期刊发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讲师沈楠的文章《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与新型消费的双向赋能关系》,红麓公众号现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加快形成以新质生产力为重要支撑的高质量供给体系、以新型消费为主要载体的高质量需求体系,促进消费和产业“双升级”的良性互动和动态匹配,是应对当前经济运行突出矛盾、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新质生产力重塑新型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新质生产力是人类生产力进步在更高层次上延续而形成的新的经济质态。根据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生产决定消费,新质生产力能培育壮大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内容,构建个性化、融合化、体验型等新型消费方式。
在消费内容上,数字消费是技术创新引领下迅速爆发的消费浪潮,“数字+”技术加速解锁应用新场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技术可以赋能文化旅游、教育培训、游戏娱乐等产业。健康消费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人工智能、基因测序、数字孪生等技术正颠覆传统医疗模式,扩大医疗消费空间。绿色消费涉及广泛的细分市场,技术创新为绿色消费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产品与服务。
在消费方式上,数字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通过精准画像,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产品推荐。同时,数字平台的打造,将线上线下消费生态融合,“虚拟试衣间”等产品服务更为公众提供全新的沉浸式购物体验。
新型消费牵引要素配置和创新链产业链方向。“从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消费既是一轮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下一轮经济循环的起点。当前,消费者对具有数字、绿色、健康等特征的产品需求日益增加,在新型消费需求的牵引下,企业应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结构的适配性,切实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
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带动了生产要素升级和更高效流动。随着消费者对数字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增加,更多企业将数据要素纳入生产过程,持续推动传统生产要素改造升级,加快形成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同时,新型消费需求在无形中牵引生产要素从低效率部门向高效率部门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生产效率和效益。新型消费需求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了广阔的试验田,能够在试错和迭代中促进技术创新。我国有庞大的消费者群体和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这为技术创新提供持续动力和广阔纵深。特别是当新型消费达到一定规模时,技术创新量级、能级会显著提高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仅摊薄了技术研发的沉没成本,也会大幅降低技术优化的边际成本。
新型消费结构的优化促进了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和现代化水平。新型消费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有助于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构建更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供应链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新型消费结构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企业为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加大研发、设计、品牌建设、售后服务等方面投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产业链融合协作,共同推动我国产业链现代化。
来源:新湘评论
作者:沈楠
编辑: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