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援藏援疆是场双向奔赴”——湖南省委党校赴山南、吐鲁番市委党校帮扶“小组团”交流体会

来源:红麓 作者:刘晓轩 刘克艳 编辑:李雯 2025-09-12 18:55:00
时刻新闻
—分享—

“援藏援疆是场双向奔赴,我们在提供支持帮助的同时也在受教育。”

“正是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的援藏人默默付出,我们‘小组团’才会受到如此礼遇和信赖。”

……

9月10日下午,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麓元厅金句迭出,真情流淌。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一支特殊的教师队伍——2025年赴山南、吐鲁番市委党校帮扶的两支“小组团”成员齐聚一堂,分享体会与感悟。

图片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援助队伍”

两支“小组团”虽分赴两地,却有着共通的深刻体会。赴吐鲁番市委党校“小组团”团长、教授张思京直言,吐鲁番市委党校对“小组团”模式常态长效的期盼、如潮的好评和源源不断的求知渴望,是前行的最大动力。赴山南市委党校“小组团”团长、教育长霍修勇则表示,对口援藏是政治责任和时代使命,也是培养锻炼青年教师的宝贵平台,必须长期坚持、久久为功。

“我们不仅要去,还要争取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援助队伍”,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谢芬芳说:“援藏援疆就是要援智,援助工作可以更加精细化、精准化、常态化、制度化。”科技与生态文明教研部高级工程师彭劲杰接过话茬:“这次去吐鲁番,我们年纪偏长的同志热情也被激发起来了,真切感受到当地老师对‘小组团’到来的期盼”。

大家纷纷表示,在祖国西部边陲深入实地、深入一线帮扶实践,不仅是一次深刻的政治历练和党性锤炼,更真切体会到何为国家战略、何为使命情怀。

“要坚持做下去”

“援物更要援智,授鱼更要授渔”“援藏改变了他们,也改变了我们”……校(院)对“小组团”的付出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在讨论交流中也一致认为,大家谈的都是真情实感,这些话饱含深情、体现大爱,也反映了援助工作的本质核心,要坚持做下去。

近年来,校(院)通过开展援藏援疆帮扶工作,为两地党校发展注入新动能。首次与山南市委党校3个教研室、11名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加强师资培育;常态化接收两地教师来校跟班学习、参加培训;累计专题培训山南、吐鲁番学员8000余人次,成功培养帮带藏疆骨干教师20余名。

共建共享,健全机制。校(院)向两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与数字图书资源;与乌鲁木齐市委党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合作机制,并与新疆自治区党委党校签署“人才共享、学科共建”交流框架协议。机制化开展3期“小组团”短期帮扶,累计选派近20名骨干教师赴两地开展帮扶工作。

“援疆援藏成果喜人”

“我们感到很有成就感!”交流中,青年与社会教研部副教授蒋叶莎感慨道,“我们不仅克服了高原反应,更零距离感受到了校(院)的援助成果。”这不仅是她个人的真切体会,更是校(院)近年来系统推进援藏援疆工作的生动缩影。

两年多来,校(院)坚持政治统领、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出台了《援藏援疆有关工作措施》,助力山南、吐鲁番市委党校在教学科研、决策咨询、师资培育、共建共享等方面均取得历史性突破。

教学方面,通过与两校常态化开展“云备课”,提高课程质量,指导打造的课程中,1门获评中组部“好课程”,2门获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好课程”,援藏教师主讲的1门课获评中组部“好课程”。同时,常态化联合开展科研攻关,两校共有2篇决策咨询报告获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下一步,校(院)将在“精准”上持续发力,坚持以智力支援为核心,将“一对一”结对、“分包科室”等做法进一步制度化、机制化、长效化,力争帮助两地培育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队伍。在“系统”上持续发力,将援藏援疆工作深度融入校(院)整体发展大局,融入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统筹安排教师参与援藏援疆实践,让更多教师在服务国家战略的淬炼中砥砺品格、增长才干、成长成才。

来源:红麓

作者:刘晓轩 刘克艳

编辑:李雯

本文链接:https://hnswdx.hlunet.cn/content/646943/56/1527725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湖南党校首页

红麓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