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29日,《湖南日报》“理论·新论”刊发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讲师蔡甜甜的文章《用马克思主义激活湖湘文化生命力》。现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湖湘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激活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以“魂脉”与“根脉”的有机融合实现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激活湖湘文化中心忧天下的文化基因
湖湘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和精神内核,心忧天下是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我们党作为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强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担当,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行进。传承发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凝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用马克思主义创新思维激活湖湘文化中敢为人先的文化基因
开拓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是文化创造力和生命力的重要源泉。敢为人先是湖湘文化的鲜明特质,体现了锐意进取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意识。从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再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文化的发展进步。传承发扬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创新思维为指导,坚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适应时代和实践的新发展,不断赋予湖湘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
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激活湖湘文化中实事求是的文化基因
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存在和发展。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经世致用、实事求是是湖湘文化的务实品质。明末清初,以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反思学者空谈误国的深刻教训,逐渐形成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曾就读于岳麓书院的大儒王夫之,则把这种经世致用的思潮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反映了湖湘学者对实际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岳麓书院作为湖湘文化的象征,也成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策源地。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传承发扬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坚持党在领导文化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形成的方针原则,以更加有力的举措焕发湖湘文化的蓬勃生机。
用马克思主义斗争思维激活湖湘文化中坚韧不拔的文化基因
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也是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湖湘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斗争精神,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到“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从“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到“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在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中,湖南产生了多位赫赫有名的爱国志士,展现了不怕牺牲的英勇斗争精神。马克思主义斗争思维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危机时,通过斗争来解决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思维方式。传承发扬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斗争思维为指导,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确保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激活湖湘文化中兼收并蓄的文化基因
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不会闭关自守、抱残守缺、固执门户之见,相反会在与不同文化的沟通、碰撞、融合中吸收百家之长。在西学纷至沓来、中西文化激烈对撞的中国近现代史上,湖湘文化充分汲取外来文明成果丰富和发展自身。从曾国藩筹办洋务,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选派幼童赴美留学,到郭嵩焘大力传播西学,推动中国近代化,再到谭嗣同著《仁学》熔铸古今、萃取中西,直至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探索并成功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中国的革命理论等,都是湖湘文化“兼收并蓄”的最好证明。坚守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指导,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有益经验,奋力开创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蔡甜甜
编辑: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