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日报 2024年3月7日
作者:崔洁,系湖南省委党校科技与生态文明教研部博士、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既要锻造科技创新“硬实力”,厚植创新策源优势;也要借力资源整合“巧方法”,放大创新要素乘数效应。要紧紧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靶向攻坚,体系化推进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
聚焦强基固本靶向,完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长沙着力建优建强“城市超级大脑”等核心基础设施,最近连续三年蝉联“中国领军智慧城市”,但仍存在设施规模能级不高、互联互通不足、需求导向不突出等短板。一是加强统筹规划,提升设施规模能级。坚持“四算一体”布局,加快网络、算力、应用基础设施体系化发展和规模化部署,推动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和传统数据中心提质扩容。二是加强标准建设,统一网络技术接口。完善新型基础设施标准规范及评价体系,统一各类基础设施网络标准和技术接口,有效促进设施互联互通。三是加强需求牵引,拓展新型应用场景。坚持以用促建、建用并重,优先建设带动作用突出的新型基础设施。发挥新型基础设施对下游应用的创新孵化作用,推动应用场景创新突破。
聚焦创新驱动靶向,构建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近年来,长沙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但全链条创新机制仍存在原始创新根基不牢、创新联合体推进滞后、科技成果质量和转化率偏低、科技人才结构性不足等短板。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夯实创新根基。创新基础研究攻关范式与促进机制,建强高质量基础研究平台,营造开放合作的基础研究生态,促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协同发展。二是做强融合主体,构建创新矩阵。设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全链条平台,构建“链式推进+多方联动”创新矩阵,引导各类创新要素的高度汇集与高效流动。三是强化市场导向,促进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要素支撑体系,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关键行业和重点企业培育库,打造成果孵化和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创新服务生态集聚区,连通科技成果研发、中试、转化各环节,提升成果转化效能。四是优化人才结构,强化人才支撑。加大战略科学家等“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力度,聘请高端人才担任“人才大使”,通过人才集聚“滚雪球”效应链接全球精英。
聚焦资金融通靶向,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尽管省市层面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优化投资政策和环境,但依然面临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有待放大、社会投资积极性低于预期、科创股权市场缺乏稳定充裕的长期资金等挑战。一是创新政府投资方式,健全政府投资管理机制。创新运用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及贷款贴息等财政投入方式,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特别是加大对产业链最上游、价值链最顶端、技术体系最底层的硬科技领域“填空式”投资力度。二是激活多元投资主体,畅通多元投入渠道。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实施投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为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投资渠道、放开投资限制;鼓励商业银行设立信贷优惠专项,支持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建设项目提供中长期贷款和融资担保;鼓励支持优质企业上市、挂牌融资。三是设立科创引导基金,强化基金要素整合功能。创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构建科技金融多层次母子基金架构,鼓励银行、保险和理财机构参与科创基金设立,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
聚焦固链强链靶向,建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支撑。近年来,长沙虽然深化产业集群提质升级,收获了“制造强市”等名号,但依然面临部分产业集群链条不长、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不足、数实融合亟待突破等掣肘。一是狠抓实体经济,提升集群水平。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构建“大产业集群、大企业集聚、大项目集成”产业格局,带动相关产业上下游链式发展。二是坚持“三化”统领,升级产业结构。聚焦要素重组、业务重构、模式重塑,推动重点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探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轻量化”数字改造路径,释放数字等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倍增效应”。三是加速未来产业孵化,加快布局新兴产业。构筑“雁阵型”产业梯队,发挥领军型企业在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培育中的引领作用,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四是加强公共数据有效供给,促进“数实融合”提质增效。破除数据交易壁垒,构建产业公共数据空间,扩大公共数据开放服务,让公共数据要素成为“数实融合”新动能。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黄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