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民族报》2024年7月23日刊发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毛文璐的文章《以“六个坚持”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画卷》,现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这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各民族团结奋斗指明了方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卷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一是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改革方向的正确性。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党以高远的战略眼光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方向,使改革始终沿着符合国情、顺应民心的轨道推进。二是党的全面领导能够凝聚改革力量。党具有强大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能够将各方力量汇聚起来,形成改革的强大合力,共同为实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而努力奋斗。三是党的全面领导为改革提供稳定环境。党以卓越的执政能力和应对风险挑战的智慧,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化解矛盾冲突,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支撑着改革在平稳有序中不断深化,取得实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一是改革应致力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投入,使各民族更好地参与现代化进程。二是要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民族地区的医疗水平,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和医疗人才培养,保障各民族群众的健康权益。要加强就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确保各族群众能够稳定增收,共享现代化成果。三是改革应充分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积极倾听人民的声音,鼓励他们参与改革决策,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弘扬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旋律,让各民族在团结互助中携手共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坚持守正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驱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一是守正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新思路。面对改革中的各种难题和挑战,要善用创新思维打破固有观念的束缚,开拓出全新的改革路径。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为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二是守正创新是激发改革活力的关键。通过不断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释放改革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如鼓励各地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培养扎根本地的科技人才,建立适合民族地区的科技研发和推广体系;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工业制造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为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注入强大的科技力量。三是守正创新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通过持续创新,不断突破改革的瓶颈,推动改革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以科技创新为例,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提升产业竞争力,带动相关领域的改革,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制度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线。制度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是制度建设为改革提供明确方向和规范框架。改革需要在一定的规则和秩序下进行,制度能够明确改革的目标、路径和方法。如在经济领域,完善的产权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为企业发展和市场运作提供了清晰指引。二是制度建设有助于巩固改革成果。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只有通过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才能长期发挥作用。如在行政体制改革中,建立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将改革成果转化为常态化的治理机制,防止问题反弹。三是制度建设能够保障改革的公平公正性。公平公正的制度可以确保改革的利益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如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通过建立统一、规范的制度,保障了不同群体的合法权益。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强保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征程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保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推进。一是依法治国为改革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法律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通过法治手段解决矛盾和纠纷,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秩序。如完善的司法体系能够公正高效地处理各类案事件,增强各族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为改革推进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依法治国保障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依法治国要求改革决策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进行合法性审查。这有助于避免改革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改革决策更加科学合理,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依法治国促进改革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改革需要与国际接轨。依法治国能够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改革的信心,吸引外资和技术,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改革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坚持系统观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一是系统观念要求全面考量改革的各个要素。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发展绿色产业,推广生态农业和旅游相结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确保各民族在美丽宜居的环境中实现现代化。二是系统观念强调改革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各项改革任务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要从整体上把握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加强不同领域改革的协同配合。如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需要同时在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金融政策等方面协同发力,形成改革的合力,提高改革的整体效果。三是系统观念注重改革的动态平衡和可持续性。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要保持改革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有机统一。如在教育改革中,既要着眼于民族地区当前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的迫切需求,又要考虑到未来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确保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毛文璐
编辑: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