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凯明,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
来源:新湘评论 2023年第7期 2023-04-04
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要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始终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人民至上,在实践中就要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矢志不渝、笃行不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深刻领悟党的根基在人民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政党。党一经诞生,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党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是一支极其微弱的力量。党之所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靠的是牢牢站稳人民立场,把发展壮大的根深深扎入人民的沃土,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幸福中不断实践探索前进,逐渐长成参天大树。“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的力量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心更珍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从党探索出一条正确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到加快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步伐;从改革开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到新时代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都是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一笔一画共同书写的。究其根本,就在于党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因为有人民之“源”,所以党能够永葆青春活力;因为有人民之“本”,所以党终成参天大树。守好这个“源”和“本”,人民就始终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这是党的光辉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做好同人民结合大文章
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真谛。中国共产党能够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其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这“两个结合”蕴含了同人民结合的大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结合的历史,就是一部“造福人民”的历史。我们应当永远铭记:中国人民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我们务必续写好同人民结合大文章。一方面,要续写好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大文章。早在1948年,毛泽东同志就说过:“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只有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使人民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府,才是真正人民的政府。在新征程上,必须将我们的人民政府努力建设成为职能明确、结构优化的科学政府,廉洁自律、勤俭节约的清廉政府,公开透明、诚实守信的阳光政府,以人为本、高效便民的服务政府,带头守法、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
另一方面,要续写好我们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大文章。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既是对党的干部的作用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党的干部的严格要求。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全党要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因此,党员干部要发扬“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担当精神、实干精神,忠诚于党、忠诚于事业、忠诚于人民。用不负人民的初心,换取人民群众放心;用滴水穿石的恒心,换取人民群众安心;用为民造福的决心,换取人民群众开心。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站得出来、豁得出去”,在同人民的结合中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练就同人民结合真本领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要练就同人民结合的真本领。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比喻:“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建功新时代,人民群众中间到处有我们施展才华、练就本领的广阔舞台。
要坚持“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为民造福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务必坚定“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使命感,把造福人民放在首位。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要求,把适应人民的发展新期待作为根本工作指南和全部价值追求;将真正同人民结合这一价值理念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穿于谋“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民之大愿”。尤其在谋划工作时,要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把谋划工作与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结合起来,把满足人民需求与提高自身素养结合起来,把服务人民群众与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在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中,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要发扬“以民为师”的优良传统。“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必须把增强人民主体地位贯彻于各项工作始终,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结论。我们要主动下基层、走村寨、进农家、访百姓,读好“无字书”、进好“百家门”、行好“万里路”;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丢掉“面子”,甘当“小学生”,拜人民为师,把向群众学习的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搬进千家万户,把人民群众的“土办法”变成“金点子”,在增强人民主体地位的工作实践中长才干、壮筋骨,在同人民的真结合中学到活知识、练就真本领。
要确立“以民为镜”的工作标准。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中国共产党的“能”,就在于不管沧海桑田如何变化,都始终以“考生”身份保持“赶考”精神,让人民群众这个“主考官”来评判“赶考”的效果。我们要始终坚持“问效于民”,以“效果明显不明显、群众满意不满意、履职到位不到位”为衡量标准,让人民群众来评判“怎么样”,让人民群众来拍板“行不行”,当好“服务员”、做好“答题人”,在人民群众“最盼”上赢民心、“最急”上见真情、“最怨”上改作风,切实同人民结合起来。
来源:
作者: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