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阳县委党校:“五味”增味,助力教学跨越式发展

来源:红麓 作者:衡阳县委党校 编辑:李雯 2025-03-03 19:41:23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50228132301.jpg

衡阳县委党校(衡阳县行政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的决策部署,始终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深耕主责主业,突出教学主体地位,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在近三年省、市党校系统教学比赛中,连续两届获全市教学比赛第一名并获全省教学比赛三等奖;《理想照亮未来——夏明翰的诗与远方》被评为“全省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精品课”。

夏明翰的诗与远方.jpg

把握教学方向有“原味”

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围绕主题主线安排课程,突出党校姓党。一是突出政治统领,上好凝心铸魂“红色课”。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以政治统领为基本培训引航指向,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本培训班次第一单元、第一课程。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占总课时的75.4%,其中,党性教育课程占总课时的3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占理论课总课时的54.2%。二是突出服务大局,上好县情发展“实训课”。坚决服务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县委提出的“三五一”工作思路开设“学员论坛”,开发了《坚定不移推动衡阳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3门特色课程。三是突出廉政教育,上好党纪党规“必修课”。做好廉政教育的推进工作,精心开发打造4个廉政专题,到基层单位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宣讲64场次,为全县各单位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提供师资保障和课程支撑。

创新教学方式有“韵味”

创新教学方式,打好创新教学“组合拳”。一是开展情景式教学感悟初心。基本培训班学员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夏明翰党性教育基地、衡阳市党史馆、乡村振兴示范点等举办主题党日活动,在红色精神与改革历史中寻找初心、重温使命。二是开展案例式教学寓教于学。组织教师分课题、分领域,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基层实际和课程需求,围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主题编写具有县域特色的教学案例,《华山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获全市案例教学比赛三等奖。三是开展访谈式教学互动研讨。结合教学专题,邀请专家学者、先模人物、革命老兵、基层干部等进课堂,与学员面对面开展访谈。在党史教学中,邀请抗战老兵讲述战斗经历;在乡村振兴专题教学中,邀请村社区第一书记讲述工作经验,访谈式教学受到学员一致好评。

访谈式教学.jpg

打造特色教学有“土味”

在开设党的理论知识等常规课程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土特色红色资源,开发精品课程。一是挖掘红色资源。衡阳县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有夏明翰烈士、湘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等革命先烈和红色教育场所。组织教师围绕红色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了《夏明翰精神的内涵及当代价值》等理论文章,编写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党性教材《蒸阳红》。二是做优红色课堂。围绕夏明翰精神这一主题,开发了《生命,为信仰燃烧——夏明翰生命最后三天的故事》《夏明翰:三封家书感召后来人》和《铁血男儿夏明翰的人生驿站》等精品课程。三是传递红色精神。组织教师深入乡镇、企业等开展“五进”活动宣讲红色故事,邀请烈士后人讲故事、革命前辈口述历史,开展学员红歌比赛等活动,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生动性。

强化教学管理有“辣味”

用制度管人管事,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一是课前精心谋划严控新课开发管理。制定《新专题课开发制度》,明确规定新专题课进入基本培训班次必须通过集体备课、新课试讲、校委会审核三个阶段,邀请资深教师、校外专家进行评审,反复打磨,全流程提升教学质量。二是训中精细运作严格教学实施运行。研究制定《教师讲台纪律管理制度》,要求教师签订《意识形态安全责任承诺书》,严格把好课程准入关、课堂纪律关、师资选配关,确保党校课堂无杂音。三是课后精准发力严抓教学质量评估。修订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办法》,组织学员对教学进行评估,建立末位淘汰机制,以评促改,确保教学质量。近年来,每学期各基本培训班次教学评估整体优秀率均在95%以上。

建强师资队伍有“鲜味”

大力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着力打好“内培外引”组合拳。一是筑巢引凤集人才。合理配置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技能岗,确保空缺编制用于充实一线教师队伍,近年来,每年引进1—2名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现有15名专职教师中,8名具有研究生学历,9名通过高级职称评审。二是整合资源育人才。通过进修培训、挂职锻炼、教学比赛、师徒结对等方式方法和建立教师年度教学科研任务清单,倒逼教师苦练内功,打造“五力”型(“脑力”“脚力”“笔力”“眼力”“定力”)专职教师队伍,切实提升教师教学培训专业素养。三是完善机制留人才。建立健全一系列考核激励机制,对于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教职工,在绩效分配、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评先评优上予以倾斜,让有为者有位,安心工作、乐于工作。目前,“名师工程”已初见成效,一名教师成功入选省委组织部“三百工程”中的“百名优秀教师”,多名教师成为市、县两级理论教育专家库成员。

来源:红麓

作者:衡阳县委党校

编辑:李雯

阅读下一篇

返回湖南党校首页

红麓微信公众号